1. 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借助 VR 技術突破遠程教育局限

              2016年5月10日    在線學習

              北醫網院正在籌建醫學虛擬現實研發中心,首推一個利用交互手段、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心肺復蘇教學產品。
              “除軍事、航天這些高精尖領域,醫學是最緊跟技術發展的,未來,VR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一定會走在最前面,所以我們正在籌建醫學虛擬現實研發中心。”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張海澄告訴記者。
              正如張海澄所說,目前,VR在醫學領域已經有了諸多探索,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混合現實醫學實訓(虛擬仿真);生理與心理的治療;遠程手術和遠程醫療。
              那么,具體到醫學教育或者說醫學培訓,VR又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例如,瑞典一家公司用VR技術做了一個專門用于醫生培訓的模擬病人,可以模擬嬰兒、孕婦、腦中風、骨折。這個產品被用于醫學培訓中心以及國內的三甲醫院,讓醫生能夠在更為逼真的虛擬環境中學習。這樣一個案例充分說明,對于醫學這個重實踐的學科來說,VR改變了傳統醫學教育對尸體和動物的依賴,節約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通過近似于真實環境的體驗提升了學習者的實踐經驗,避免今后可能會發生的過失。
              醫學遠程教育面臨同樣的問題,它為醫療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實用型人才,但最大局限就在于操作技能與實踐經驗的培養。以北醫網院為例,雖然北醫網院嘗試依托各地的學習中心解決這兩個問題,但由于學習中心的條件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有一定差距,對學員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影響。此外,雖然網院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學員歸屬感,但和傳統教學的班級或課堂相比,臨場感較差,效果還是有差別。
               VR確實可以突破醫學遠程教育的局限,給醫學遠程教育提供很大幫助。”張海澄認為,VR技術除了能夠低成本地解決醫學遠程教育在技術和實驗方法培訓上的短板外,還可以提供一個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天南海北的學員在同一個課堂中學習、交流,課堂感非常強。
              據悉,北醫網院成立的虛擬現實研發中心將致力于三件事情:第一,關注并跟進國內外VR領域的最新進展。第二,同一些有一定應用經驗或基礎的單位合作,進行VR在醫學教育教學應用方面的研發。第三,進行應用效果的相關評價研究。
              從單一媒體、復合媒體、交互復合媒體到現在的高沉浸媒體,媒體技術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重要節點。北醫網院一直十分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成立研發中心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鍛煉學院的資源制作隊伍,提高自身對VR的認識與應用能力,與此同時,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更多的人認識VR。”據北醫網院相關負責人透露,研究中心首推的是一個利用交互手段、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心肺復蘇教學產品。
















              av不卡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午夜不卡片免费视频_久久青春免费精品_亚洲色大情网站久久久